<samp id="zpm61"></samp>

  • <span id="zpm61"><noframes id="zpm61"><center id="zpm61"></center>

    <optgroup id="zpm61"></optgroup>
      <center id="zpm61"><div id="zpm61"></div></center>

      1. <th id="zpm61"><address id="zpm61"></address></th><span id="zpm61"><xmp id="zpm61"></xmp></span>
        Good Farm Good Harvest

        全國咨詢熱線

        SERVICE HOTELINE

        400-0404-063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新聞資訊

        News AND INFORMATION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全國服務熱線:400-0404-063

        傳真:021-65988315

        郵箱:ztec-marketing@ztec.net.cn

        總部地址:上海市楊浦區周家嘴路3388號城市概念園區8號樓北區C07

        工廠及研發中心:江蘇啟東市南陽鎮喜利得路10號

        售后服務地址: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環城南路1065弄8幢4號402室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等17部門關于開展減少污染天氣攻堅行動的通知

        更新時間:2023-05-04 已閱讀:

        原標題: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等17部門關于開展減少污染天氣攻堅行動的通知

         
          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發展改革委、經信局、科技局、公安局、財政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委)、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市場監管局、氣象局,各隸屬海關、浙江海事局各分支局:
         
          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鞏固改善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根據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現將開展減少污染天氣攻堅行動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奮力推進“兩個先行”,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針,堅持突出重點、精準施策、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堅持著力破解環境空氣質量改善不平衡、基礎不扎實的難題,極力減少污染天氣,努力打造天更藍的生態環境質量、全省人民普惠有感的優美生態文明高地。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縣級以上城市不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氣;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4%,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24.3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穩中有降;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移動源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
         
          二、協同降碳減污
         
          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雙碳”目標要求,將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措施與降碳措施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從源頭減少大氣污染物和碳排放。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優化重點領域產業結構和布局,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實施高污染燃料清潔能源替代。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提高機動車船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綠色低碳水平。
         
          三、推進重點工程
         
          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提升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績效評級。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運銷等為重點,加強VOCs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治理。持續推進鋼鐵、水泥超低排放改造,加強鍋爐綜合治理和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加快建設“公轉水”“公轉鐵”交通工程,推進老舊貨車和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柴油移動源淘汰更新。加快治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活性炭集中再生、集中涂裝等“綠島”設施。
         
          四、強化污染應對
         
          堅持全省“一盤棋”,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制定輕、中度污染天氣應對方案。建成省市兩級環境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和區域大氣環境質量預報系統,具備大氣污染過程分析診斷能力和未來10天污染級別預報能力。開展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篩查和處置,精準排查治理大氣污染源。以環杭州灣區域和金衢盆地為重點,聚焦臭氧和PM2.5污染,精準實施夏秋季臭氧和冬季顆粒物污染應對。
         
          五、夯實監管基礎
         
          強化科技支撐,開展臭氧和PM2.5協同防控科技攻關。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完善工業園區、交通、鄉鎮站監測網絡,組建浙江省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監測網絡。對排污單位和社會化檢測機構承擔的自行監測和執法監測加大監督抽查力度,依法公開一批人為干預、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機構和人員名單。提升監督執法效能,圍繞標志性戰役任務措施,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
         
          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把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三大標志性攻堅行動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關鍵舉措。各地要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細化職責分工,做好分領域、分年度任務分解。各部門加強協調,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攻堅行動落實情況,將有機納入美麗浙江建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對未完成目標任務、發生重污染天氣的地區,將依法依規實行提醒、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有關落實情況納入省委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
         
          附件:1.浙江省減少污染天氣攻堅三年行動方案
         
          2.浙江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方案
         
          3.環境空氣質量攻堅目標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
         
          浙江省公安廳
         
          浙江省財政廳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
         
          浙江省商務廳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寧波海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海事局
         
          浙江省氣象局
         
          中國民用航空浙江安全監督管理局
         
          2023年4月19日
         
          附件1
         
          浙江省減少污染天氣攻堅三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攻堅目標。到2025年,縣級以上城市不發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設區城市中度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5%以內,設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4%,PM2.5年均濃度達到24.3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穩中有降。
         
          (二)攻堅思路。強化VOCs、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堅持突出重點、分區施策,聚焦臭氧和PM2.5污染,精準實施夏秋季臭氧和冬季顆粒物污染應對。堅持區域協同、省市縣聯動,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數字賦能提升預測預報、污染分析能力,全面建立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精準有效應對污染天氣。
         
          二、主要任務
         
          (一)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行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嚴格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產業政策、“三線一單”、規劃環評,以及產能置換、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區域污染物削減等要求。推進電爐短流程工藝有序發展,推動長流程煉鋼減量置換升級改造,力爭鋼鐵行業廢鋼比提高至50%以上;鼓勵提高相關標準,研究逐步退出獨立熱軋工藝裝備。嚴控水泥熟料產能,至少完成8條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減量置換、兼并重組和原廠拆建;結合本地實際及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持續推動常態化水泥錯峰生產,行業協會協調督促企業認真落實錯峰生產安排。推進鑄造行業轉型升級,支持壓鑄等先進工藝發展。各地對使用溶劑型原輔材料、橡塑制品、燒結磚等行業和產業集群開展排查,對存在長期投訴、無組織排放嚴重、普遍采用低效治理設施、管理水平差等突出問題的涉氣行業實施綜合整治,制定整治方案,明確整治標準和時限。(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設區市、縣〔市、區〕負責落實。以下均需設區市、縣〔市、區〕落實,不再列出)
         
          (二)高污染燃料清潔低碳替代行動。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按照“以氣定改”原則,全面淘汰并禁止新建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不再建設國家禁止的使用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其他設施。實施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大力推進電能替代煤炭,穩妥有序引導以氣代煤,逐步推進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等設備淘汰改造以及建材行業煤炭減量,全面淘汰鑄造行業10噸/小時及以下沖天爐,基本完成以煤為燃料的工業爐窯清潔燃料替代改造。(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鍋爐爐窯提質增效行動。制訂鍋爐、爐窯等地方排放標準,引導企業提升燃燒設施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玻璃、建筑陶瓷、水泥等行業全面取消煙氣旁路,因安全生產無法取消的,安裝備用煙氣治理設施及監控裝置。對脫硫、脫硝、除塵等治理設施工藝類型、處理能力、建設運行、副產物產生及處置情況等開展排查,重點關注除塵脫硫一體化、簡易堿法脫硫、簡易氨法脫硫脫硝、濕法脫硝、臭氧氧化法脫硝等低效治理技術,對無法穩定達標排放的治理設施,分類采取提升改造、清潔能源替代、依法關停等方式綜合整治,對人工投加脫硫脫硝劑的簡易設施實施自動化改造,取締直接向煙道內噴灑脫硫脫硝劑等敷衍式治理工藝,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四)夏秋季臭氧污染削峰行動。以環杭州灣地區和金衢盆地為重點,強化臭氧污染削峰。以石化、化工、涂裝、包裝印刷、合成革、紡織印染、制鞋、化纖和油品儲運銷等為重點,鼓勵錯峰、錯時生產。引導石化、化工等企業合理安排停檢修計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不在臭氧污染高發時段安排涉及VOCs排放的開停車、裝置整體停工檢修和儲罐清洗作業等;確實不能調整的,應加強清洗、退料、吹掃、放空、晾干等環節的VOCs無組織排放控制,確保滿足安全生產和污染排放控制要求。合理安排道橋防腐維護、室外建筑噴涂、防水、道路瀝青鋪設、人行道護欄、道路交通隔離欄、道路標線和標識等市政工程涂裝作業或改造翻新作業,盡量避開臭氧污染易發時段。引導企業生產設施防腐、防水、防銹等涂裝作業盡量避開臭氧污染高發時段。(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經信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配合)
         
          (五)冬季顆粒物污染控制行動。以浙北地區和金衢盆地為重點,努力推動顆粒物污染天氣降級。降低道路揚塵,增加城市主次干道、重點區域的應急灑水頻次。降低工業源排放總量,引導火電、鋼鐵、水泥、玻璃等高架源優化治污設施運行參數,采取更嚴格的排放控制措施;以涉工業爐窯領域和物料輸送、投料等易產生顆粒物污染的領域為重點,鼓勵錯峰、錯時生產。依法開展交通組織管控、河道疏導,減少高污染柴油貨車、內河船舶排放影響。加強面源管控,落實施工工地、礦山、碼頭等區域揚塵防控措施,嚴格落實煙花爆竹禁燃要求。加強秸稈綜合利用,嚴控秸稈露天禁燒,充分利用衛星遙感、高位了望等技術手段,實施網絡化、精細化管控。(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經信廳、省公安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配合)
         
          (六)企業績效評級引領行動。制定實施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績效評級指導意見,鼓勵、引導企業實施提級改造,培育創建一批A、B級或引領性等先進企業,夯實污染天氣應對、重大活動保障分級管理的基礎性作用。擴大企業績效評級結果應用,A級企業優先納入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正面清單,績效評級最低等次企業實施新、改、擴建項目的,現有項目原則上同步實施、同步完成大氣污染防治“以新帶老”提級改造。支持地方探索將企業績效評級結果應用于排污權保障等領域。(省生態環境廳牽頭)
         
          (七)污染天氣應對基礎能力提升行動。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持續開展關鍵交通節點自動監測站建設,進一步推進鄉鎮(街道)自動監測站建設,加強主城區道路揚塵監測。全面完成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在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涉VOCs、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大的工業園區開展協同監測。開展大氣污染熱點網格篩查和處置,全面提升精準排查大氣污染源的能力。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環境聯合監測、數據共享和環境空氣質量聯合會商,常態化開展設區城市未來10天環境空氣質量預報,擴大對縣(市、區)的預報。建立健全污染天氣應對機制,市縣兩級全面制定實施輕、中度污染天氣應對方案。建立污染天氣預警、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聯動機制,視情及時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應對大氣污染,探索運用飛機等多途徑作業模式。適時優化調整重污染天氣預警啟動標準。(省生態環境廳、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聯合監管執法行動。加強污染天氣應對期間監管力度,在油品、煤炭質量、含VOCs產品質量、柴油貨車尾氣排放、揚塵管控等領域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充分運用污染源自動監控、視頻監控、工業用電量、車流量、衛星遙感、熱點網格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強化數據分析技術應用,提升監管效能,督促落實污染天氣應對措施。污染天氣應對措施落實不到位的企業,按規定下調績效評級。(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公安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
         
          浙江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攻堅目標。到2025年,運輸結構、車船結構清潔低碳程度明顯提高,燃油質量持續改善,機動車船、工程機械超標冒黑煙現象基本消除,全省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0%,柴油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5%,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2%,全省鐵路和水路貨運量占比超過35%。
         
          (二)攻堅思路。堅持“車、船、油、路、河、企”統籌,以運輸結構調整為總方針,以柴油貨車、內河船舶、非道路移動機械為監管重點,聚焦港口碼頭、物流通道、施工工地等重點區域,持續深入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堅持源頭防控,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和車船清潔化推進力度;堅持過程防控,完善新生產、銷售、使用、檢驗、維修和報廢等全流程管控,強化重點移動源使用企業主體責任;堅持協同防控,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強化部門聯合監管和執法。
         
          二、主要任務
         
          (一)“公轉水”“公轉鐵”行動。以千噸級干線航道提升為重點,大力發展集裝箱江海河聯運,加快浙北集裝箱主通道、京杭運河、杭甬運河、錢塘江中上游等4大核心集裝箱運輸通道建設。到2025年,全省江海聯運集裝箱量達100萬標箱,海河聯運集裝箱量達200萬標箱。建成寧波至金華雙層高箱集裝箱運輸通道,適時推進寧波貨運北環線—北侖支線—穿山支線雙層高箱集裝箱運輸適應性改造。創新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多式聯運模式,推進杭州、寧波、溫州等城市建材及農副產品采用“鐵路干線+新能源重卡接駁”綠色運輸模式。加快浙西公鐵聯運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頭門港鐵路支線二期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北侖支線復線改造工程、梅山港區鐵路支線建設,暢通進港入園“最后一公里”。主要港口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海鐵聯運集裝箱量達200萬標箱。鼓勵和引導大宗貨物年運輸量在150萬噸以上以及從事中長途貨運的大型工礦企業、生產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等物流單位由公路運輸轉為水路或者鐵路運輸。(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杭州鐵路辦事處按職責分工負責,省海港集團配合)
         
          (二)車輛清潔化行動。2023年7月1日,實施輕型車和重型車國6b排放標準。以公共領域用車為重點推進新能源化,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輕型環衛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以新生產、銷售柴油貨車環保達標監管為重點,基本實現系族全覆蓋。加快老舊車輛提前淘汰,各地制定老舊汽車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采取經濟補償、限制通行、加強監管執法、建立完善重點車輛監管庫等措施,基本淘汰國三排放標準的柴油貨車(含場內車輛),逐步推進國四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淘汰。到2025年,累計淘汰4萬輛以上國四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淘汰率達到60%。推廣零排放重型貨車,加強柴油貨車氫能替代研究,積極謀劃綜合支持政策。(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經信廳、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杭州海關、寧波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船舶港口機場綠色發展行動。全面實施船舶發動機第二階段排放標準。積極穩妥發展LNG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重點推動在中短途運輸的內河貨船及庫湖區船舶等應用;研究推動氫能和甲醇燃料船舶示范應用,鼓勵采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和甲醇。公務船舶優先使用新能源船舶,鼓勵沿海港口新增和更新拖輪優先使用清潔能源船舶,新增和更新水上客渡運船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依法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舊船舶,鼓勵開展加裝船舶尾氣處理裝置等方式進行深度治理,具備條件的鼓勵對發動機升級改造(更換)。加快建設綠色港口,在寧波舟山港重點港區推廣新能源重卡,集疏港運輸停止使用國四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推廣港區清潔作業技術,優化港口作業流程,積極推進港作機械“油改電”。協同推進船舶受電設施和港口岸電設施改造,提高船舶靠港岸電使用率,岸電使用量年均增長10%以上。協同推進寧波舟山港核心水域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監視監測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機場接駁車輛新能源替代,新增或更新接駁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除消防、救護、除冰雪、加油等特殊用途的設備(車輛)外,全省各機場新增或更新的場內設備(車輛)全部使用新能源,全面推行APU替代裝置,協同減少大氣污染和場內噪聲排放。(省交通運輸廳、省經信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浙江海事局、民航浙江安全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省能源集團、省機場集團、省海港集團配合)
         
          (四)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發展行動。嚴格實施非道路移動柴油機械第四階段排放標準。以新生產、銷售工程機械環保達標監管為重點,基本實現系族全覆蓋。加快推進物流園區及火電、鋼鐵、建材、礦山等工礦企業新增或更新的作業車輛和機械新能源化。鼓勵新增或更新的3噸以下叉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推進老舊工程機械淘汰(含按非道路排放標準生產的非道路用車),以老舊柴油叉車為重點,加快淘汰國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各地制定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更新淘汰計劃,研究出臺淘汰替換和補助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淘汰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5萬臺,基本淘汰國二及以下柴油叉車,具備條件的可更換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的發動機。(省生態環境廳、省經信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杭州海關、寧波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油品及油氣綜合管控行動。加強油品質量抽檢,堅決打擊銷售非標油品。加強運輸船舶燃油質量監管,內河運輸船舶燃油質量抽檢每年不低于2000艘次,到2025年,船舶燃油質量檢查頻次達15次/萬艘,合規率提升至90%以上。推進油品VOCs綜合管控。各地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儲運銷環節油氣回收系統專項檢查工作,確保達標排放;對汽車罐車密封性能定期檢測,嚴厲查處在卸油、發油、運輸、停泊過程中破壞汽車罐車密閉性的行為。探索將汽車罐車密封性能年度檢測納入排放定期檢驗范圍,研究開展車輛燃油蒸發排放控制檢測。2024年1月1日起,具有萬噸級及以上原油和成品油裝船碼頭泊位及直接相連的配套儲罐、現有8000總噸及以上的油船按照國家標準開展油氣回收治理。(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浙江海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省能源集團、中石化浙江分公司、中石油浙江銷售分公司配合)
         
          (六)重點用車企業強化監管行動。推進重點行業企業清潔運輸?;痣?、鋼鐵、有色等行業大宗貨物清潔方式運輸比例達到80%左右;推進建材(含砂石骨料)清潔方式運輸,加快推進混凝土車輛清潔化替代。鼓勵工礦企業等用車單位與運輸企業(個人)簽訂合作協議、開展零排放貨物運輸車隊試點等方式實現清潔運輸。各地督促指導日均使用貨車超過10輛的重點企業,按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分級技術指南要求,通過安裝門禁和視頻監控系統等方式建立運輸電子臺賬,完善車輛使用記錄,實現動態更新。鼓勵未列入重點行業績效分級管控的企業參照開展車輛管理,加大企業自我保障能力。(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柴油移動源聯合監管行動。完善生態環境部門監測取證、公安交管部門實施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機動車聯合監管模式,加強重型貨車路檢路查、集中使用地和停放地入戶檢查。嚴格機動車定期檢驗,落實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I/M)制度,聯合開展檢驗機構和維修機構雙隨機檢查,切實加強尾氣不合格車輛維修和復檢把關,提高不合格車輛維修率。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控制區管控,不符合排放要求的禁止在控制區內使用。各地制定年度抽查計劃,重點核驗編碼登記、污染控制裝置、信息公開、在線監控聯網等,對部分機械進行排放測試,比例不低于30%,基本消除工程機械冒黑煙現象。落實重大活動期間移動源應急管控要求,推動區域聯合執法。研究推進移動源排放現場快速檢測、簡易執法等方法和程序,切實提升執法效能。(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精準管控能力提升行動。嚴格落實汽車排放定期檢驗信息采集傳輸技術規范,加強檢驗信息數據平臺集成和分析應用,提高檢驗信息遠程抽查覆蓋率和有效性。完善機動車遙感(黑煙抓拍)監測系統,推進重點航道和港口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提升移動源排放監測監控水平。全面完成施工工地、港口、機場等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和上牌,做到應登盡登,鼓勵對非道路移動機械安裝精準定位系統和遠程排放監控裝置,推廣使用電子標簽、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實現精準管控。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完善移動源排放監管平臺建設,加強移動源基本信息、路網信息、交通流量、排放狀況等信息互聯互通,強化整體智治,探索超標識別、定位、取證和執法的數字化監管模式。(省生態環境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建設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來源:浙江省生態環境廳  如有侵權 請聯系刪除
         
          

        返回頂部

        国产黃色a片三級三級三級_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_欧美人与动人物xxxxx看人_欧美片黄网站色大片
        <samp id="zpm61"></samp>

      2. <span id="zpm61"><noframes id="zpm61"><center id="zpm61"></center>

        <optgroup id="zpm61"></optgroup>
          <center id="zpm61"><div id="zpm61"></div></center>

          1. <th id="zpm61"><address id="zpm61"></address></th><span id="zpm61"><xmp id="zpm61"></xmp></span>